2010年精神健康論壇以「珍愛生命•擁抱希望:為自己的生命喝采」為主題,邀請視障歌手朱萬花分享她的生命經歷,也邀請多位生命教育專家包括亞洲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柯慧貞教授、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所林綺雲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生命倫理講師馮利斌博士以及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等,從不同角度,傳授正向思考、化逆境為轉機的要領。
風在吹 雲在飛 有一個孩子愛看雲在飛
風在吹 雲在飛 有一個孩子愛看雲在飛
飛到哪裡去 雲在飛 飛到上又飛到下
飛到東又飛到西 飛過山又飛過溪
風在吹 雲在飛 有一個孩子愛看雲在飛
一首「雲在飛」,朱萬花以輕亮的歌聲娓娓唱出兩個世紀,三個女人嚮往自由的故事……
兩個世紀三個女人
萬花姐的母親出生在貧困且重男輕女的時代,渴望脫離貧困的她求神問卜,希望能生個男生,靠兒子讓自己過好日子,但事與願違,母親先後生了三名眼盲的女兒,才生下一個兒子……。
但現實生活中,兩位眼盲的姐姐為了讓母親脫離貧困,辛勤地以按摩為生,鮮少休息,而今更成為照顧母親的主要支柱。母親的願望雖沒實現,但有了一家人互相扶持、陪伴,卻是「最富有」的媽媽。
用心陪伴生病的女兒
萬花姐的二女兒生性沉默,國二時開始不喜歡上學,總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被醫生診斷為憂鬱症後,萬花姐自責和心疼之餘,毅然帶著女兒「離家出走」,在外地租屋,二十四小時地陪伴著女兒。
因為最真實的陪伴,女兒終於打開心防,逐漸康復。萬花姐說,女兒的病拖慢了自己的事業規畫,也加重了經濟負擔,但她不怨懟,反而很感謝女兒給她一個機會,學習當好媽媽。
丈夫問她:「什麼力量支持妳走過一切的困苦?」萬花姐回答:「是你『抱』出來的」。「愛」和「擁抱」是脆弱的人最好的心靈滋養,因為經歷辛苦的成長過程,才會瞭解苦澀和甜美的差別,也才知珍惜。
個性不同 壓力承受度不同
聽了萬花姐的故事,柯慧貞教授引因果心理學家提出的「性格決定命運」指出,比較幸運的人跟不幸運者相比,前者面對壓力時,更能相信所遭遇的事件有正面意義,就像萬花姐沒被打倒,努力陪伴女兒,甚至感謝女兒讓自己學習當好媽媽。
柯教授說,同一件事可能有害也有益,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以玫瑰花為例,我們可以嘆惜玫瑰花長滿刺,而覺得人生不圓滿,也可以讚嘆造物主的智慧,竟讓扎人的枝幹開出美麗的花,她勉勵大家懂得轉念,相信人生每一個考驗、難題與錯誤,都會長成美麗的玫瑰花。
學習軟弱 經驗悲傷
林綺雲教授則指出,從小,我們被教導堅強,面對失落事件時,總告訴別人要「節哀順變」,但她提醒,應允許自己悲傷,學習「軟弱」而非學習「堅強」,以經驗悲傷的情緒。
呼應萬花姐的故事,面對女兒拒學,萬花姐並沒有一味地要求女兒「一定」要上學、「應該」要堅強,而是接受了女兒的軟弱,並陪伴女兒,這很不容易!林綺雲說,真正的陪伴是陪伴對方的狀態和步調,絕非要求,但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要堅強站起來,造成孩子的壓力,反讓他們更自責、自悲。
疼惜生命 樂於分享
馮利斌長老分享一個案例:有位醫師外遇被老婆發現,老婆氣得想自殺,最後一刻,小孩抱著媽媽說:「媽媽,我已經快要失去爸爸了,我不能再失去媽媽……」
因為這句話,媽媽放棄了輕生念頭,和小孩堅強活下去。馮長老和大家共勉,人生雖苦,但只要用心、透過轉念,追求自己的精神健康,每個人都能成為他人生命的守護天使。真正幸福的人生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分享」多少。如同萬花姐提到的「愛與關懷」,不吝惜分享自己的喜樂,自己的收穫往往更多。
胡海國教授總結表示,人生不能解決的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時應該勇敢地去經驗它,並從中學習超越。萬花姐是真正實踐經驗、超越挫折的生命勇士。
胡教授鼓勵大家加入精神健康家族,學習對自己用心、對別人關懷,開闢大腦中「正向」的神經聯結,建立「轉念」的腦內機轉。
他建議,遇到無法處理的挫折,就學習「轉道」吧,人生的道路很多元,毋需太執著,轉換想法、轉換跑道,會發現人生的海闊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