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心靈座標雙月刊 2012年6月號|統一編號:13527581|郵政劃撥帳號:19587190|網址:www.mhf.org.tw|E-mail:service@mhf.org.tw  
   
         
 
   
 
 
2012年精神樂活影展 今年夏天,與你一起走上笑淚交織的心靈之旅……

 著名影評人劉森堯在《導演與電影》中寫道,電影誕生至今,才不過八十年左右的歷史,可是卻已經成了今天最重要且最普遍的藝術,成為「一種溝通思想和情感的共同媒介。」電影再現人生場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限制,觀眾得以隨著劇情體驗他人的生命旅程,在一幕幕動人情節之後,以澄澈的眼光省視自身。
 炎炎夏日即將到來,今年暑假,「精神樂活影展」精選五部溫馨動人的影片,透過影像敘事,探討精神健康的不同面向。除了精彩影片,並邀請精神醫學與心理領域專家映後座談,結合藝術人文與專業知識,深入探索影中人的心智與情感。
 邀請喜愛電影、享受樂活的你,呼朋引伴加入這場愛與關懷的心靈饗宴,讓生命的每一種動人姿態,與你真誠相遇!

 6/29 (五)14:30-17:30
 【影片名稱】
心靈獨奏
 【映後座談主題】淺談精神分裂症

 【講師】喻劍飛
     西園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7/6 (五)14:30-17:30
 【影片名稱】型男飛行日誌
 【映後座談主題】探討全球化與歸屬感
 【講師】王明智
     「秘密花園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在深夜的電影院遇見佛洛依德:電影與心理治療》作者
     
 7/13 (五)14:30-17:30
 【影片名稱】馬拉松小子
 【映後座談主題】淺談自閉症
 【講師】姚林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臨床心理師
   7/20 (五)14:30-17:30
 【影片名稱】一路玩到掛
 【映後座談主題】探討生命意義與臨終關懷
 【講師】韓德彥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心理癒療DIY-韓心理師的電影處方箋》作者
     
 7/27 (五)14:30-17:30
 【影片名稱】被遺忘的時光
 【映後座談主題】淺談老年失智症
 【講師】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活動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8F視聽室-團體欣賞室(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活動對象:活動名額60位,歡迎校園師生與家長、心理輔導與醫護相關專業人員及一般社會大眾參與
◎活動費用:免費
◎入場方式:活動當日於8:30開館後,至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8F視聽室索取當日場次號碼牌,14:15開放持號碼牌民眾入場         14:20開放候補民眾入場
◎活動洽詢:精神健康基金會(02)2327-9938#17、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視聽室(02) 27552823#2801、2802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本活動由行政院衛生署部分補助)
◎主辦單位:台北市立圖書館、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活動花絮  
  「腦的美麗境界」巡迴展  風獅爺的故鄉─金門  
 

 「腦的美麗境界」自2005年開展後持續巡迴,今年首度前進離島地區,將腦科學與精神健康的新知傳播至金門。
 本次分別於金門大學、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及金門高中舉辦「腦的美麗境界」腦科學教育展,4月7日三校聯合進行導覽志工培訓,吸引三百餘位學生參與。參與學生反應熱烈,表示過去以為日常生活中的心智運作是理所當然,第一次知道「腦的功能有這麼多」,有同學透過課程了解「學習要少量多餐」,才能印象深刻,將腦科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更有學員體會到「若是大家都能重視頭腦的保養,就不用擔心很多事,天天快樂無煩惱。」導覽志工們更於展覽期間大顯身手,發揮熱忱與關懷他人的心,進一步將所學知識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大腦樂活,營造更高的生命境界。

 
2012「腦的美麗境界」巡迴展場次 6/6-6/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2F大廳 7/23-8/3 【台中】國立大甲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腦健康,人生新主張

 近幾十年來,工商社會快速發展,企業經營理論盛行,主流價值強調個人要有自己的主張,追求卓越,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大眾的生活方式。個體的獨立自主固然有助於追求目標,但也可能造成壓力、帶來困擾。忙碌的日子裡,人們往往沒有時間停下腳步,省視生活。面對工作、學業、人際關係的種種挑戰,一帆風順時志得意滿,遭遇難關時,卻可能一蹶不振,無法安然度過。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新的主張,強調一種更有彈性的生活方式,追求持久深刻的幸福,這樣的「樂活」就從頭腦開始。大腦是我們身上可以靈活運用的工具,就像走進廚房,懂得善用鍋碗瓢盆的人,做起菜來更得心應手。
 現代人每天接受龐大的資訊量,處理複雜精細的工作,容易焦慮不安、心浮氣躁,甚至遇到小事就動怒,無法控制情緒。事實上,憤怒很多時候來自內在挫折的累積,也是生活壓力的警訊。這時候,「生活單純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即懂得判斷事情的價值與意義,掌握自己的能力界限,把時間和心神集中運用於重要的事情上,同時能夠拒絕濫用體力與腦力。以我個人為例,無論平時工作再忙,我每天都控制在十點多就寢,絕不超過十二點睡覺,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體認自己的有限性並不代表懶惰或消極,而是為明天的努力作更充足的準備,讓頭腦這個工具發揮得更好。
 生活單純化的同時,仍要追求精彩的人生。每天經歷的人生動態,無論快樂、痛苦、挫折、迷惑、遺憾,都是種生命的素材,經驗帶動大腦中的化學變化,由頓悟產生體會,創造內在的豐富性,鍛鍊大腦成為越來越堅韌的工具。大腦結構就如城市中的交通道路。如果每個區域只有一條公路,當人口漸多,一定造成雍塞。倘若建設了縱橫交織的交通網絡,架設高架橋、地下道,想要前往同一個目的地,就能選擇不同的路線。經驗磨練下的腦細胞,將越來越懂得尋找最快路徑,開發新興道路,面對同一個問題,有效率地產生不同的解答與感受。
 以開放的眼光看待生活,接受生命中的各種經驗,就不必懼怕挫折煩惱。即便今天感到痛苦,明天就能讓自己的苦痛減緩,後天更能提昇境界,明白世界上有許許多多難以控制的苦難,但自己可以學習去面對和處理。讓生活的精神層面快樂度提升、持久性更長,加足馬力,在人生飛馳的路程中,走得踏實而長遠。

 
 

更多胡海國教授【腦與生活】系列文章

 
     
     
     
 
【人|物|寫|真】揮灑色彩 畫出生命的禮物 「心靈彩繪班」李悅寧老師

 每個星期三下午,一群熱愛生命的夥伴們定時聚集在台北精神健康學苑,透過圖像與色彩探索自我。2005年秋天,「心靈彩繪」成長課程開班,由李悅寧老師帶領學員以繪畫創作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隨著盡情的塗鴉與揮灑,探索、表達與紓發內在的感受。
 「從小,我就對創意性的東西感興趣,看事情不按牌理出牌,喜歡躲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畢業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的李悅寧老師說,走上藝術創作這條路,並非刻意規劃,而是自小覺察需要一種表達的管道;繪畫正好契合了這項內在需要,因緣際會進入美術系後,她潛心鑽研圖像與色彩,累積豐富的創作經驗。
 創作過程中,李悅寧老師對藝術表達背後的心理意涵感到好奇。初期,她專注於技巧、色彩與美感修養的提升,從事創作二十多年後,對寫實的技巧與具象的表達無法感到滿足,轉而關注圖像與心靈的關聯。「另一方面,創作其實是條寂寞的長路。」藝術家往往孤獨,即便透過展出分享作品,也難與觀者產生深刻交流。人與人之間的聯結薄弱,令她進一步思考,如何開拓經驗分享的管道。
 與此同時,靈性領域的探索與助人工作的訓練,為李悅寧老師開啟了另一條道路。她將視覺藝術與心智成長結合,在繪畫教學中融入靜心與自我覺察的方法,2005年透過精神健康家族志工的介紹,成立「心靈彩繪班」。「當自己走出畫室與外界連結時,透過接觸和分享的過程,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底蘊,回過頭來,對於創作工作也有更多的啟示。」
 想到繪畫,許多人第一直覺反應就是「我不會畫畫」,對創作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在心靈彩繪班的課程中,李悅寧老師刻意避開繪畫技巧的要求和束縛,引導學員信任繪畫,放鬆地走入創作。「只要你擁有視覺經驗,就一定具有圖像思考的能力。」她說,遠古時代,人們就在岩壁上作畫,可見圖像早於語言與文字成為人類表達的工具。社會文化的演變讓我們淡忘或漠視了這項與生俱來的表達能力,但只要經過喚醒、鼓勵或啟發,很快就能自在而精準地表達。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現代人慣用的語言表達較偏向左腦思考,著重理性與邏輯,因而往往隱匿內心的感受與情感。當一個人問你:「你好嗎?」你可能強顏歡笑,甚至描述得天花亂墜,其實隱匿了許多內在的思緒;相對地,圖像來自直覺,隨著情感流動,難以設防,反而有助於我們打開自己內在的情緒盒子,表達出平日未能覺察的訊息。
 在繪畫與分享的過程中,成員得以穿越理性束縛的思維,接觸自己清晰的感受、真實的情感與深層的智慧。因此,李悅寧老師將課程定調在「繪畫療癒」,強調探索的過程,最終目標不是讓自己變得更理想、或移除不要的部份,而是以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全然認同自己本來的面貌,並完完整整地接納自己。「我們無法透過整理內在而去避免生命中可能面臨的事物,但卻能以更從容的心接納生命中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都視為生命的禮物,體會自在、喜悅的本質。」
 「全面認識自己,才有機會實現最真實的自己。」李悅寧老師舉例,小時候,我們都曾在作文簿寫下「我的志願」,但那多半是跟隨家庭、同儕或社會的價值觀,而非因應真實自我的期許,所以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落差而帶來挫敗感,在心中不斷地自我譴責。認清自我的特質,就不再盲目配合他人的期望,而能找到自我的座標與呈現自我的方向。
 創作與教學相輔相成,李悅寧老師說,透過生命的分享與助人的工作使她的生命來到一個比較寬闊的領域,「就像河流穿越峽谷,來到三角洲,河床變得寬廣,還有支流可以伸展開來,而一切其實源於同一條主脈。」她的描繪方式如圖像般清晰可見,言談中的自在與祥和,或許就是這趟心靈旅程的最佳註解。

 李悅寧老師簡歷:
 ‧台灣海寧格_國際系統排列學院專任講師
 ‧中國國家職業資格心理諮詢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創作組畢業

【徵稿啟示】廣大的精神健康家族朋友們,只要您曾參加過精神健康活動,體驗過精神健康之道的成長與喜悅,歡迎您踴躍投稿至本刊《精神健康家族園地》,讓我們一起在生活中擴散精神健康的漣漪,讓幸福的氣氛充滿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來稿請寄:service@mhf.org.tw,標題請註明:投稿精神健康家族園地)
更多精健家族相關報導 ●精神健康家族活動訊息 ●精健家族團隊招生訊息 ●加入精健家族
 


 
 
   
 
 
 
活動看板「樂活精神‧心腦操練」優築生命教室講座系列

 「樂活精神‧心腦操練」系列講座特別強調現代人長期忽視的「心腦」觀點,並主張優築生命要從「築心」和「築腦」開始,讓每個人能自覺保養頭腦的重要,以悠然的態度面對人生中各種酸甜苦辣澀鹹的經歷,建構成生命旅程的豐富素材,進而追求精彩生活的厚實度與幸福感。
 2012年度,全台精健學苑將推出多元主題講座,由精神健康基金會胡海國董事長及各領域專家學者主講,歡迎您加入追求樂活精神的行列! 【活動網站】www.mhf.org.tw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台北精神健康學苑

     6/30(六)10:00-12:00
 保護頭腦‧快樂回憶預防失智症從現在做起!
【講師】歐陽文貞|台南精神健康學苑執行長
          署立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
   7/28(六)10:00-12:00
 享受從容 自在樂活
【講師】胡海國|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活動地點】台北市寧波西街3號2樓(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
【活動報名】電話報名,活動免費,課程講義100元現場義購
【活動洽詢】02-2327-9938#17
【備註】參與以上場次講座,可核發高中職以下教師研習及終身學習時數證明


●雲林精神健康學苑

     6/28(四)19:00-21:00
 你是下一個林書豪嗎? —談精健道的成功學
【講師】張立人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7/7(六)14:00-16:00
 你Hold住自己嗎? —從內觀來練習
【講師】林伯彥
    信安醫療社團法人信安醫院精神科醫師

【活動地點】田納西書店3F藝術人文空間 (雲林縣斗六市民生南路6號)
【活動報名】電話報名,活動免費
【主辦單位】雲林精神健康學苑、信安醫療社團法人信安醫院、田納西書店、藝風舞詩、精神健康基金會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雲林縣身心照護協會、雲林縣學生校外生活輔導委員會、環球科技大學、私立正心高級中學
【活動洽詢】(05)522-3788#206、207
【備註】參與以上雲林精神健康學苑活動場次,可核發公務人員研習時數

 

●嘉義精神健康學苑

     6/9(六)14:00-16:00
 精神健康 ─淺談書法
【講師】饒嘉博
    嘉義市政府地政處處長
   7/7(六)14:00-17:00
 被遺忘的時光 ─失智症介紹
【講師】黎世宏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精神部行政主任

【活動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樓演講廳(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活動報名】免費自由入場,現場可容納180人
【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協辦單位】嘉義大學
【備註】參與以上場次講座,可核公務人員研習時數


●台南精神健康學苑

     6/16(六)10:00-12:00
 自然生活與精神健康
【講師】林良典|台南精神健康學苑苑務委員
   7/21(六)10:00-12:00
 說話的藝術
【講師】陳泰然|台南精神健康學苑苑務委員
         台語羅馬字研究協會創會理事長

【活動地點】台南市立圖書館3樓視聽室(台南市公園北路3號)
【活動報名】電話報名,活動免費,歡迎踴躍參加
【活動洽詢】(06)225-5146#123

 

●高雄精神健康學苑

   

6/16(六)14:00-16:00
人生不設限,希望無限!
【講師】侯淑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護理部護理長
         前駐索羅門群島台灣衛生中心團長

※更正啟事:原場次講座由張立人講師(講題:你是下一個林書豪嗎? —談精健道的成功學)延至7/21(六) 14:00-16:00,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活動地點】高雄精神健康學苑(高雄市鳳山區建國路三段57號,文榮光精神科診所)
【活動報名】電話報名,活動免費,歡迎踴躍參加
【活動洽詢】(02)23279938#21(現場徵求精健家族服務志工,歡迎踴躍加入!)

 
各地區精神健康學苑相關活動訊息

歡迎加入精健家族


  俄國作家杜斯妥耶夫斯基曾說:「愛一個遙遠又抽象的人較容易,但要跟近在眼前的人相處卻很難。」疏離的工商社會中,許多人忙著勾勒遠大的願景,卻常忽略從關懷身邊親友、同事、鄰居的微小行動開始,堆疊幸福。加入精神健康家族,成為自己精神健康的主人,也化為別人生命的天使,誠摯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推廣精神健康教育,開創亮麗人生!

【誰可以加入精神健康家族?】

 只要您希望自己活出更優質、亮麗的生命,或對以腦科學為基礎的精神健康知識有興趣,都歡迎您加入!

【加入精神健康家族,您可以】

  1. 定時獲取本會各項精神健康活動訊息,隨時補充新知、增廣見聞
  2. 結交活出亮麗人生的朋友,感受緊密的歸屬感,並能懂得照顧自己及關懷他人的精神健康
  3. 參與志願服務工作,體驗豐富人生

【加入方式】

請上網「精健家族」頁面 點選「我要報名」,即可加入精健家族,後續舉辦的精神健康家族培訓課程,將會邀請您的參與。洽詢電話:02-2327-9938

 

投入百元,給未來一個希望
精神健康基金會新增線上捐款平台,歡迎多加利用!

§線上捐款步驟如下§

  1. 請上精神健康基金會網站點選「線上捐款
  2. 捐款頁面開啟後,點選「我要捐款
  3. 選擇線上信用卡捐款或ATM銀行匯款,依循步驟填寫資料並完成捐款程序

§其他捐助方式§

【捐款】
匯款後請將存根聯傳真至基金會,以便郵寄捐款收據
‧匯款戶名: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匯款帳號:玉山銀行總行營業部:0015-440-011961
‧郵政劃撥帳號:19587190
【捐發票】
可郵寄或親自送至精神健康基金會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22號6樓)
【定期定額信用卡、郵局捐款】
簡易的三個步驟
(填寫授權書→將授權書傳真或郵寄本會→捐款確定)

定期定額信用卡、郵局自動轉帳付款授權書
請來電02-23279938#16或傳真02-23279883索取



 
 
   
 
 
活動花絮
【精華摘錄】美滿人生

2012.4.20 創作與生命
● 講師:盛正德(知名作家、畫家/苗栗社區大學講師)

 從事藝術創作近半世紀,畫家盛正德老師以藝術相伴,走過憂鬱症的自責、沒有價值感與歸屬感的低潮歲月,並把過程書寫出版。藝術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藝術」的定義,盛老師也有獨到的體會與詮釋。
 在盛老師看來,除了感官的美,藝術更重要的意義是表達,是讓我們與自己拉出距離來,抽離,站在比較高的視角來看清楚自己的狀態。「好的藝術品可以把生命釐清,讓我們感覺到一種秩序。」盛老師說,生命是一種混沌無序的狀態,但透過好的藝術品,我們能體會、觀察生命,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退一步更能把自己看仔細。電影《最後一次初戀》描述女孩罹患絕症的日子,即便面對死亡的限制,女主角仍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讓他想到命運未必能掌控人,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反思。「如果沒看到這部電影,我很難抽離日復一日的生活狀態,去看自己這樣活,究竟值不值得、是不是好的方式?」
 在憂鬱症病發期間,盛老師每天早上醒來時,下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畫紙作畫,雖然非常痛苦還是勉強自己,就這樣,在一年內累積了三百多幅作品。想要掙脫綑綁的心情、喪失自我價值感的痛苦、內心自責與脆弱,全都躍然紙上,以圖像與色彩隱喻,傳達悲傷而荒涼的生命狀態。除了繪畫,音樂治療也讓他更了解自己,產生新的力量。經由音樂療癒,他將幼年經驗與成年後的憂鬱狀態連結,探索自己害怕被遺棄的深沈意識,在覺察中療癒自我。
 盛老師感慨,現代人普遍缺乏歸屬感。過去在農業社會,人們有共同的話題,藉由祭祀和節慶活動凝聚情誼、營造共感。但在商業社會,人與人之間難以深入溝通,年輕人常常齊聚在餐桌,卻個個盯著自己的手機,沒有互動交流。
 其實,孤獨具有不同的面向。梭羅刻意到杳無人煙的地方,才寫下《湖濱散記》,如果誠實面對自己,沒有一個人是不孤獨的,獨處的時刻,可能帶來沉靜敏銳的思考。盛老師說,自己就需要長時間的孤獨,才能完成創作。然而,現代人懼怕孤獨,選擇在人群中狂歡、在虛假的互動中麻醉自己,卻反而更加孤單,無法獲得真正的歸屬感。盛老師認為,能夠經歷痛苦,在成長中得到的喜悅才能長久持續,才是「樂活」的真意。

 

【小品文選】

2012.1.7 更好的選擇──從電影「三個傻瓜」談自殺防治
● 作者:韓德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精健之友)

 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大放異彩,深獲好評。片中描述到不少與自殺有關的事件,值得我們從精神健康的角度進一步思考自殺防治議題。
 首先,片中的院長認為一名製作攝影直昇機的學生浪費時間,做沒有實質功用的作品,甚至直接打電話給他父母,聲稱會做出退學的處置。結果學生當場就將作品丟入垃圾桶中,隨後在宿舍牆上留下「我退出 (I quit)」的字眼,並且上吊自殺身亡。
  如果學校師生們能有較高敏感度,在學生放棄作品時,便立即留意他是否也有可能放棄生命,從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可能的情緒、感受與想法,那麼這場悲劇或許就能事先避免。
  其次,片中院長用類似方式逼迫拉朱供出同夥,否則就要將他退學。結果拉朱陷入天人交戰,竟然選擇跳樓自殺,所幸急救得宜,總算能挽回一條性命。
  院長處理學生事務的技巧不足,總是以退學威脅作為唯一手段。此外,他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卻忘了留給學生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一些台灣的父母老師們應該深思,自己是不是也像院長一般過度強調競爭,而忘了尊重每個孩子、學生的獨特性。
  片中法漢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生態攝影家,他跟父親溝通的態度與方法值得效法。他表示不擔心日後同學會時相互比較--房子可以住小一點,車子也不用太大。他強調不會用自殺來威脅父親,但會讓父親慢慢相信,投入自己喜歡的工作,最終會是幸福的事。後來父親果然把畢業禮物換成相機,成全兒子的夢想,可說是親子溝通的成功典範。
  片尾時院長女兒說,弟弟會從火車落下,其實也是抗議父親逼他當工程師的結果,其實弟弟最希望當個文學家。不幸的是,文學的長才卻只能在撰寫遺書上有所發揮,令人不勝唏噓。
  認真想想,當初生下孩子時,哪個父母不是說「我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平安長大就好」。什麼時候,父母們卻愈來愈貪心,要求也愈來愈多--不知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好。與其落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不如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發展。
  每一個人都應該時時留意,千萬別用威迫的方式,把身邊的人逼入絕境。當然,落入困境的人們,也要多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不是一味用自殺的方式逃避問題。自殺防治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最佳成效。


【精華摘錄】智慧巡禮
2012.02.18 如何提升專注力與認知彈性?─談大腦前額葉功能的促進方法
● 講師:連韻文(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注意力」是學習與完成目標行為的必要能力。人類每天都面臨各式各樣的感官資訊和生活事件,必須適當地運用自己的心理能量,才能將腦力有效率地分配在重要的工作上。「認知彈性」則是人類根據生活情境轉換行為思考的能力,擁有彈性多元的想法,才能發揮創意、靈活解決問題。
 科學研究顯示,大腦中的「前額葉」區域掌管了注意力調控與認知彈性功能。增進大腦認知功能的關鍵,在於訓練腦力資源的自主控制。現代人花費許多時間看電視、玩電動遊戲,過程中,外來刺激不斷攫取注意力,卻缺乏主動思考及運用。
 心理學家Csikszentmihaly則提出「心流經驗(the Flow)」理論,指許多具有創造力與高成就的人,自小擁有「心流經驗」─在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時,感到徹底專注、渾然忘我,產生純粹的樂趣和幸福感。心流經驗的產生,需要難度適中的活動。當挑戰與能力相合,且達到目標有立即的回饋,能夠帶來滿足與成就感,引人再次投入。從小涉入這種主動專注的活動,成年後更有機會掌握自我,迎向挑戰。
 除此之外,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身體的鍛鍊對於心智功能有所助益。美國有一所學校實施體育課程計畫,在每天課程開始前安排體育活動,強調讓學生依喜好選擇活動種類,出人意料地,學生在學業科目、科學競賽表現皆有所提升。
近年來,源自東方宗教或身心鍛鍊法的「止觀訓練(Mindfulness Training)」更引起注目,強調在訓練過程中自覺且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內外 在經驗,放鬆地專注,將有助於意識與認知控制及情緒調節,可降低焦慮感、提高耐壓力。連教授於國小進行「雅樂舞」(註)訓練,結果顯示學生更能專注學習,並能獲得平靜滿足的感受。
 連教授指出,許多台灣學童每天接受安排,參與各種課程及活動,雖然充實豐富,卻難引起學習動機。根據調查,台灣學童的動作協調能力大幅落後世界其他地區,發展協調障礙(DCD)佔40%以上,造成生活自理、體能、社交能力及注意力不佳,此為一大警訊,值得社會關注。若即時改變生活型態,提供發展及鍛鍊大腦的合適環境,則人們將有機會提升專注力及創意,營造更幸福的人生。
 註:「雅樂舞」指一種中國古代樂舞,主要用於古時重大祭禮,祭孔大典中呈獻的佾舞即為典型之一。


【精華摘錄】智慧巡禮
2012.03.17 道德、法律與大腦
● 講師:吳建昌(台灣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教授)

  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台灣刑法中規定,若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違法,可減輕或免除刑責。如何判斷當事人是否應該負責,成為一個重大而複雜的議題。擁有精神醫學、法律及衛生政策研究背景的吳建昌教授指出,腦科學所提供的客觀證據或許可以協助法律判定嫌犯的精神狀態,區分「壞人」和「生病的人」,使判決更接近正義。
 法律評斷當事人是否因精神障礙而失去負責能力,主要根據「認知」和「控制」能力兩大標準,即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是否能分辨對錯?他能否控制自己的行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部分腦區的功能與道德法律行為有關。最著名的事例之一,當屬19世紀的美國鐵路工人Phineas Gage。在一次意外中,他的腦部遭鐵棍穿刺後奇蹟般地存活下來,前額葉的損傷卻使他性格大變,變得暴躁、冷漠、反社會,朋友都稱他「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這讓人們深入思考,究竟「身」或「心」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存在?若一個犯人聲稱「是我的大腦讓我作出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就毋需負責?
 哲學家對於「道德」與「責任」的探討由來已久,終極問題之一,在於人是否擁有「自由意志」?如果人的行為完全由客觀因素決定,則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若具備自由意志,人們就必須為後果承擔責任。為了探究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科學家Benjamin Libet曾進行實驗,請受試者紀錄想動手指的時間,同時偵測腦電活動,發現神經系統的電位訊號,比受試者的意念更快顯現。換言之,大腦在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這個結果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不同觀點的詮釋與爭論。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法律站在「軟性的決定論」立場──相信某些外在因素可以影響人的行為,因此判決時參考司法鑑定的證據,另一方面,認為人也有自由決定與行動的空間,必須探究責任歸屬。
 也有些人提出,具有犯罪的「意圖」,或能夠判斷對錯,卻仍選擇犯罪,才需要接受懲罰。研究結果顯示,部份腦區功能與這些心智運作歷程相應。例如,腦部額葉內側部分區塊與行為動機相關、道德情感和大腦的內腹側前額葉相關,而瞭解和猜測他人想法的能力,則與右側顳葉及頂葉交界處功能相關。
 腦造影及其他神經科學證據顯示出大腦與人類行為的某些關聯,並不代表因果關係。吳教授強調,任何科學研究結果都要經過審慎評估,不能輕易濫用。但同時我們也能保有希望、懷抱信心,相信知識的累積,將對人類福祉有所貢獻。

 
 

歡迎持續參加 【智慧巡禮講座】

6/16 (六)10:00~12:00 子非魚焉知魚樂?- 從動物到人類的社會學習與認知功能淺談心智運作
【講師】賴文崧 /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7/14 (六)10:00~12:00 大腦心智與運動功能的老化
【講師】吳瑞美/ 台灣大學醫學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教授

【活動地點】台灣大學心理系北館視聽教室(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報名方式】請上網neuroscience.ntu.edu.tw進入智慧巡禮專區或下載並填妥活動報名表,e-mail(ntuncsc@ntu.edu.tw)或傳真02-33663828免費活動,歡迎踴躍參加
【活動主持】梁庚辰教授(台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心理所教授)

 
     
     
 
精神健康教材,歡迎義購

您的每一筆捐款,都將全數作為「精神健康」活動之推廣
感謝您的支持!
教材名稱
捐款

【精健道】
250元
【韓心理師的電影處方箋】NEW
220元
【25個心靈處方】
220元
【原來,幸福離我那麼近】
250元
【一股腦兒全知道】
300元
【各年度精神健康年報】
200元
【2002-2009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報告】
200元
【幸福寶典】
100元
【靠岸精華版】
200元
【在睡神的羽翼下安然入夢手冊 】
150元
【精神健康風向球-量表實用手冊】
100元
【腦的美麗境界導覽手冊】
100元




【保養頭腦免除煩惱VCD】
200元
【腹式呼吸教學VCD】
100元
【跳躍在腦中的憂鬱精靈DVD】
200元
【在睡神的羽翼下安然入夢DVD】
250元
【活出優質生命DVD】
200元


【小腦袋文具組】
100元
【愛我的小腦袋萬用卡片】
100元
【純棉休閒T恤】or【純棉休閒帽】
250元
【精神健康徽章】or【書籤夾】
50元
 


如何取得精神健康教材

1. 填寫「劃撥單」至各地郵局劃撥:
郵政劃撥戶名: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
郵政劃撥帳號:19587190
請於劃撥單上註明收件人、收件地址及品名與數量,以利
後續寄送作業
劃撥義購教材時:請自行加上掛號郵資費。
郵資部分:1件義購品50元、2件80元、3件以上免郵資

2. 親自前來精健會訂購
 地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22號6樓
 交通資訊: 公車族-
 【捷運中正紀念堂(羅斯福路)】站
 路線:0東,18,208,214,227,543,648
 【南昌路】站
 路線:5,35,504,227,235,241,244,295,532,543,662,663,630
 路線:15,18,204,227,235,241,244,295,3,38,5,630,662,663
 捷運族-【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


感謝您對「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的付出、鼓勵以及愛護

 
 
 
   
2012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心靈座標雙月刊【電子報】2012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