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層面人類行為的實證資料,來審視自己人格的方法,可拓展自我的瞭解。「非典型的力量」(大牌出版社,2014)是一本分析人格病態的書,作者凱文.達頓(Kevin Dutton)引經據典地以淺顯易懂的言語敘述「人格病態」者的外在表現與潛藏腦內事件,著實令人陶醉!
相對於傳統的精神分析理論與行為學習理論,此書不只讓讀者對人格病態者的行為有深度的瞭解,並帶領讀者認識人類行為的新境界-經由腦功能知識探討的資訊來掌握人類行為。例如:作者在「火車的道德難題」一節中,列舉哲學家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的道德難題一,當事者以切換軌道開關,讓失控的火車開進另一條支線,雖然犧牲一個人的生命,卻可以挽救在火車幹道上,另外五個人的生命。另一個是哲學家茱蒂斯.湯姆森(Judith Jarvis Thomson)的道德難題二,當事者要犧牲一位陌生人,把他推下軌道,以擋住失控的火車,挽救那在軌道上的五個人的生命。作者更引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約書亞.格林(Joshya Greene)對此兩種火車難題的解讀:【難題一】是跟個人情感無關的道德難題,它牽涉到大腦前額葉及後頂葉皮層,那是跟理性同理心的客觀經驗有關的大腦部位,意即負責推理和理性思考的腦部位;【難題二】猛烈撞擊大腦情感中心的大門-杏仁核,那是感性同理心所在的迴路。在「難題一」時,大部分的一般人和人格病態者一樣均可順利做出反應,但在「難題二」時,一般人很難做決定,但人格病態者就和一般人不同了,他們照樣可以輕易地做出反應,推下那個站在前面的人,以解救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作者進一步陳述,一般人碰到「難題二」具情感困擾的道德難題,就會促使杏仁核及相關大腦迴路亮起來,但人格病態者就不會有此反應。顯然人格病態者與一般人比較起來,其理性同理心是相似的,但其感性同理心就有「缺陷」了。用此腦科學知識來了解人格病態者,不受情緒困擾,而能冷靜、冷酷處理困難情境,是很具說服力的。
人格病態者的人格特質有多種元素,包括冷靜、自信、無畏、魅力十足、專注、缺乏反省、喜歡操控別人…等。作者在本書的一貫論述是「人格病態」存在一般人身上,甚至一般人也擁有種種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的特性。就腦科學來說,人人均有一個腦,腦是生活的工具,腦力是處理日常生活難題,擁有開創、發展生活精彩度的能力,腦有很多具不同功能的區塊,各區塊間各類神經細胞之聯繫通路非常多元,其腦(精神)功能之多元表現,即發揮自我存活與應對環境要求之各種多元腦功能特性(各種人性)。因此,說每個人有各種本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擁有各種本性,並不等於是有疾病或人格病態,故說每一個人多少均有「人格病態」,並不恰當。因為病態與非病態在功能上具有明顯的斷層,且造成病態也有其另外的、特定的病理因素。
這本「非典型的力量」,可以提供專業與非專業人士觀察人性的重要參考。作者廣泛引述解釋人類行為的種種論點,諸如人類演化學、腦科學、生物神經科學、認知神經科學、社會神經科學、宗教、哲學…等。閱讀此書,使讀者跳脫解釋人類行為的單一理論,使讀者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受,對人類行為有更明朗的解釋,這也是我認為此書「引人入勝」之處。我一向關心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成功調適,也強調在日常生活中,人人要學習覺知自己的腦力,及學習掌握腦功能特性;我也極力推廣,人人要保養頭腦、訓練腦功能、成長智慧腦的精健道。「非典型的力量」這本書,有助於對腦功能、人格特性的瞭解,當然也有助於台灣社會精健道(精神健康之道)的推廣,我也因此樂意推薦此書,供讀者參考。
|